香港的矿产

香港的矿产

香港的矿产

香港虽然面积细小,但矿产的种类相对颇多﹝图1﹞,一些矿产更曾经供商业开采。多类矿产大部分由中生代的岩浆活动造成,而与断层相关的热溶液活动则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矿物的密集度。

目前香港并无发出商业性开采矿业,或勘探矿产的经营牌照。

图1:香港具经济价值的矿产位置图。

香港的矿业史

莲麻坑铅矿

在19世纪60年代铅矿在莲麻坑地区被发现,并在同一世纪由葡萄牙人经营开采。主要的矿脉于1915年被发现。于1917年一家采矿公司成立,但只经营了三年。政府于1925年批出为期75年的采矿租约,追溯至1922年开始。矿场曾经在1932年及1937年两度易手,当时已建造了大约2,100米的隧道。新的采矿公司进一步开采,但采矿活动由于战争的爆发而在1940年暂停。于1941年至1945年,日本人占领时期进行小规模的开采,主要是盗取矿场东段的矿柱。但这些活动导致矿柱的顶部崩塌。矿场一直遭废置。到了1951年,不同承包商恢复开采工作。劳资纠纷、罢工、台风损失以及铅的价格下跌,导致矿场于1958年6月30日关闭,当时已开采大约60%的矿藏。莲麻坑铅矿的采矿租约于1962年4月届满﹝图2﹞。

针山钨矿

针山钨锰铁矿在1935年被发现,采矿牌照在同年发放。矿井于1938年开始发展,并在整个日本占领时期继续。采矿活动﹝包括无牌的地面挖掘﹞在1949年至1951年朝鲜战争时期扩展,当时钨的价格急剧上升。到1967年,由于钨的价格下降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促使矿场停业。

马鞍山铁矿

马鞍山铁矿在1906年至1976年间共经营了70年。小规模的露天开采在1906至1949年间进行。在1949年以后,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并于1953年开始地下开采﹝图3﹞。直至1959年,开采铁矿全部转移至地下挖掘。矿场主要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铁矿中上层的矿藏已经耗尽。在1963年,矿场已建有5,458米长的主隧道和竖井,以及3,000米的分层矿坑,其中包括5个主要的矿坑溜井。在矿洞110米的高程建造了2.2公里长的运送带,连接到位于新矿洞入口附近的加工工场,该处离海岸只有200米远。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的钢铁需求下降,而且在澳洲开发了大型铁矿场,加上供应日本的合同终止,导致矿场在1976年3月停业。当时有400位矿工被解雇,而采矿租约亦在1981年3月届满。

大磨刀洲石墨矿

大磨刀洲石墨矿的地下开采始于1952年。当时是以人手方式采矿,利用锄头及凿子等工具开采,又用点燃蜡烛作地下照明。矿石由篮子运送到地面,然后在两个风干场进行人手分选及露天风干。初期的自然通风情况良好,这是由于矿场有无数的隧道和竖井。后来,矿场引入了电力照明,并且设置电动水泵、矿石运输机和压缩机。然而,到1971年,矿坑逐渐深入地底,抽水和通风的成本被认为不符合经济原则,矿场因而停业。大磨刀洲石墨矿的采矿牌照在1973年1月届满﹝图4﹞。

图2:昔日莲麻坑矿的废置矿洞。

图3:于马鞍山矿采矿隧道内,进行爆破钻孔的历史照片。

图4:大磨刀岛上的石墨层。

金属矿物

金属矿物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 锡-钨-钼的矿物

断断续续见到的锡-钨-钼矿物,大多集中于西北向的主要地质构造﹝如石英脉群﹞,以及蕴藏于幼粒花岗岩的地方,范围包括针山、沙螺湾及莲花山。

钨锰铁矿﹝图5﹞曾于针山、莲花山和沙螺湾开采,青山及魔鬼山也曾设有小型矿场。

虽然多个地区曾发现锡石﹝图6﹞,如上塘、针山及魔鬼山,但该矿物从未被商业开采。

辉钼矿﹝图7﹞通常与钨锰铁矿一并被发现,但该矿物从未被商业开采。

图5:钨锰铁矿。

图6:锡石。

图7:辉钼矿。

2. 铜-铅-锌的矿物

铜-铅-锌的矿物主要集中在新界东北向的断层带,在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之内,地区包括连麻坑及大帽山。铅-锌的矿石曾于莲麻坑开采,亦有少量在大帽山、银矿湾及大屿山东南部采挖出来。

莲麻坑矿场曾开采出方铅矿﹝图8﹞、黄铜矿 ﹝图9﹞、闪锌矿﹝图10﹞及小量的金﹝图11﹞。

大屿山银矿湾开采的方铅矿中曾发现银﹝图12﹞。

图8:方铅矿。

图9:黄铜矿。

图10:闪锌矿。

图11:金。

图12:银。

3. 铁的矿物

铁的矿物跟矽卡岩相关,是当花岗岩入侵与大理岩接触而产生,已知最大的矿床是位于马鞍山的铁矿。

马鞍山是本港最大的铁矿矿床,磁铁矿 ﹝图13﹞曾经从这里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矿床中采出。

磁黄铁矿﹝图14﹞和赤铁矿﹝图15﹞ 亦曾于马鞍山矿场发现。

有报告指出在莲麻坑、梅窝及大帽山,以及于马屎洲、鸦洲和平洲的沉积岩中发现黄铁矿﹝图16﹞。

图13:磁铁矿。

图14:磁黄铁矿。

图15:赤铁矿。

图16:黄铁矿。

4. 锡和金的砂矿

曾有报告指出,在上塘一带的冲积物中发现含有少量锡及金,估计是来自邻近的幼粒花岗岩中的岩脉。锡及金矿在流水中经过重力筛选,富集形成冲积砂矿沉积。

非金属矿物

在香港曾经被商业开采的非金属矿物,包括高岭土、长石、石英、绿柱石及石墨。

高岭土曾在茶果岭、赤鱲角﹝图17﹞及青衣开采,但尚有多个位于香港西北部较小矿产,亦曾被开采。

长石一度在茶果岭的一条大岩脉中被开采,而石英则来自多个以开采花岗岩质土壤及石英脉为主的石矿场。

于魔鬼山,绿柱石与在花岗岩中的钨脉相关,但从没有被商业开采过。而石墨则曾于大小磨刀洲上,变质沉积岩的夹层中广泛开采。

长石

烧制陶瓷、瓷砖及玻璃用的高质碱性长石﹝图18﹞曾于沙田铜锣湾的伟晶花岗岩中开采出来。碱性长石及斜长石﹝图19﹞亦曾于茶果岭的花岗岩中,受风化的岩墙内、以及大小磨刀洲和赤鱲角上开采得出。

图17:昔日赤腊角岛上的高岭土矿。

图18:碱性长石。

图19:斜长石。

石英

香港多个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壤和厚石英矿脉区均曾开采出石英﹝图20﹞,另外,石英沙亦是在赤鱲角开采高岭土时的副产品。位于白角、望后石、樟树头、大屿山望东坑、小榄、米埔、沙田铜锣湾、针山、上葵涌和荔枝角的小规模矿场,均曾开采石英矿脉。石英海沙亦是多项重要填海工程的填料来源,如赤鱲角、西九龙及葵涌货柜码头。

绿柱石

于魔鬼山一带热蚀变质的细粒花岗岩中,发现含钨锰铁矿的石英脉,曾有报导指其中可开采出高质的绿柱石﹝图21﹞,但这些矿物却从未被商业开采。另外,于鹤咀山一带亦发现小量绿柱石。

石墨

于大磨刀上的石英岩、变质砂岩及变质粉砂岩的不同层理间发现有石墨﹝图22﹞,曾经在岛上开采。该斜倾的石墨层的厚度达4.5米。

图20:石英。

图21:绿柱石。

图22:石墨。

相关推荐

怎么查别人手机欠费多少(可以查别人手机话费余额吗)
“国美”黄光裕,被罚6亿还入狱11年,出狱后疯狂套现22亿
美国公路的分类和限速
365bet体育在线手机版

美国公路的分类和限速

📅 07-13 👁️ 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