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像一只雪中蝴蝶飞向了世界,落成第一年斩获建筑界奥斯卡奖。雪原之中的帐篷形建筑,与天空、地面、雪、森林和山脉融为了一体。
这座永久会址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主持设计,总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3米。坐落在美丽的黑龙江亚布力小镇。
01 世界顶级设计
亚布力论坛永久会址
走进会址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企业家博物馆,以图文与实物结合的方式展示着近现代企业家的故事,宣扬着创新、冒险和执着的企业家精神。
馆内公正、权威的展现了中国企业发展历史,馆内收录了自洋务运动来对中国商业发展史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家,如:张謇、卢作孚、褚时健、鲁冠球……等等百余位近现代及当代企业家的主要贡献和精神总结。
永久会址一层至三层拥有20余间设施完备的会议室,包括容纳1000人的主会场(泰康厅)、150人的分会场6间、350人报告厅(亲橙堂)、80人理事会厅1间,功能性会议室8间,可供独立休息及采访,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会议需求。
|泰康厅
|亲橙堂 |分会场
|理事会厅
会场内配置了世界顶级的扩声系统、有线及无线双套同声传译系统、多媒体中控系统、舞台灯光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会场内自带的LED大屏幕系统分别位于主会场(泰康厅)105平米、报告厅(亲橙堂)69平米,其中亲橙堂LED大屏幕可做对开效果,一览户外美景。
建筑主体顶部的玻璃天窗将室外的自然光纳入室内,室内木材营造出了柔和温暖的氛围,体现出马岩松“让建筑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渗透着厚重的中国文化的城市语境。
|艺术大厅
永久会址可以同时满足内部博物馆参观学习功能、会场会议功能、商学院以及智库功能。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于2020年11月18日,在全国工商联领导的见证下,正式挂牌成为全国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成为了中国企业家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极具东北特色的农家院,热炕、铁锅炖,四个特色包厢,围绕露天小院,煮酒、赏雪、论道,提供原生态享受美食场景
02 建筑界奥斯卡奖
亚布力论坛永久会址
马岩松在介绍建筑设计整体理念时说:“白日,建筑犹如雪山的一部分,与其紧紧相连;夜幕降临后,灯火通明的建筑如同雪地帐篷,比喻企业家们围绕篝火,交流思想、探讨企业和创业的未来,展现了亚布力论坛创立的初心。同时它又似匍匐在大地上的翅膀,喻示生机勃勃的未来。”
雪山、帐篷、翅膀,当人们感叹这座建筑将多个具象揉为一体时,还有一股精神,潜藏在它曼妙的形体之下。
室内木墙面和充足的自然光营造出柔和温暖的氛围。室外的公共广场和玻璃天桥延续建筑与自然交融的艺术意境。
德国标志性设计奖(Iconic Award)在评审语中所说:该建筑有引人注目的外形语言,柔和的曲线在室内始终如一地延续着,并与屋顶开口处相结合,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沉思氛围。
延续与沉思,的确,远离城市繁华喧嚣,在静谧处等待人潮与思想汇聚的亚布力论坛永久会址,绝不仅仅是“美”那么简单。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荣获德国标志性设计奖(Iconic Award)-“至尊奖” (best of best)。2020年,全球仅有5件概念作品获此殊荣
“德国标志性设计奖”由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办,在德国联邦议院的大力倡导下,于1953年参与成立。它被称为德国官方位阶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顶级设计奖项。其中,“至尊奖”作为标志性设计奖最高奖项,含金量极高,也只有该奖项获奖者有资格登上颁奖典礼的舞台。此次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获得这项殊荣,可谓受到了来自国际的高度认可。
不光彰显“国际范儿”,同年,永久会址又将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结构丁香杯”奖收入囊中。在中国本土,它正在成长为代表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标志性建筑。
永久会址自营业以来,接待了数以千计的参观人员,企业千人年会、网易电音、抖音传媒等活动接踵而至,深受大家的喜爱。
03 周边景区与交通信息
亚布力论坛永久会址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亚布力镇西南20公里,距哈尔滨市193公里(自驾车程时长3.5小时,高铁时长1.3小时),距雪乡88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自驾车程时长1.5小时,高铁时长0.5小时),301国道支线直达景区。
度假区由长白山脉张广才岭的三座山峰组成,即海拔1374.8米的主峰大锅盔山、海拔1258米的二锅盔山、和海拔1000米的三锅盔山。同时也是我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旨在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思想源泉、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之地。它扇动翅膀,可以扬起思想雪花,洒在各个地方;它安静蜷成帐篷模样,则会伴随日出和星辰,等待每一位前来这里的人,取暖和成长。
“中国的达沃斯、世界的亚布力”。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期待与您共商合作!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联系人
|赵凡 13811039992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