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

孔颜之乐

■解真

说到孔子和颜回的快乐,通常都会引用到《论语》的两段话,一段是孔子对自己的评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着粗粮饭,喝着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这其中啦。另一段是孔子评价颜回的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贤德啊颜回!吃一箪饭,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根据这两个例子最容易得出的结论是:孔颜之乐就是安贫乐道和知足常乐。然而,这是对孔颜之乐的最大误解。

孔子曾经不无遗憾地说:“回也其庶乎,屡空”,就是说颜回相比其他的门生弟子什么都好,就是经常穷得啥都没有。因此,称赞颜回“贤”,决非是在表扬他安于贫困,而是说他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不管环境怎么变化,都一样处之泰然。周敦颐在《通书》中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这段话是说,富贵是人们都喜爱的,但颜回却不爱。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在他内心中有更广大或更高的体验,能够“见其大而忘其小”,物质生活的好坏,对他来说已经退居到比较次要位置,环境的优劣也并不能干扰他内心的平和安泰。

那么,颜回这种更高的体验是什么呢?从历代儒者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谓的快乐大多是人性达到某种高度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比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以学为乐处,以志同道合为乐处;如《周易·系辞上》的“乐天知命,故不忧”,是以顺应天命为乐处;如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是以诚为乐处;如程颢说“颜子独乐者,仁而已”,这是以仁为乐处;如朱熹的“循理为乐”,这是以天理为乐处;如王阳明说“乐是心之本体”,这是以心体为乐处;如王襞说“乐即道,乐即心”,这是以道心为乐处,凡此等等,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实际上,后世儒者对此的解读非常多,但问题是,当我们纠缠于这些形而上的概念时,却往往会忘记快乐是什么。

提到“乐”或者“快乐”,我们通常会想到两种情形,一种是感官的快乐,比如吃一顿大餐、穿华丽而舒适的衣服、泡个温泉浴、享受一下按摩,总之是身体的舒适和感官的愉快。我们也可能想到另外一种情形,比如看到一个励志的电影、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读到一本有意思的书,这些是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孔颜之乐的例子,显然都是不太注重感官愉悦,而着重于心理上的享受和满足。但如果说孔颜之乐完全是心理享受,似乎也不确切。《论语》上还记载有一个所谓的“曾点之乐”,也是经常用来作为“孔颜之乐”的佐证。孔子有一次和他的学生在一起闲坐谈理想。子路说他可以治理一个大国,冉有说他可以治理一个小国,公西华说他可以做国家宗庙祭祀的司仪。当问到曾点时,曾点说:“我的理想是在暮春时节,穿上春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在沂水河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说:“我和曾点一样啊!”

其他学生说的都是很好的志向,并不涉及感官愉悦,更多是功业、地位、声名的取得,也包含有立志弘道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所获得的快乐也是属于心理享受的范围。唯有曾点的志向超越了外在的事功,进入一种天人和谐、生命自在的人生境界中。同样是心理的享受,前三子的理想是系于外在的事功,而曾点则是系于内在主观体验。因此我们可以说,孔颜之乐既非感官的愉悦,也不是向外的事功追求或系于外在的心理满足,而是一种超越了外在的富贵、权势、物欲等利害关系束缚的心灵上的“自得之乐”。

(《孔颜乐道:中国人的幸福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出版)

相关推荐

为什么任天堂从来不是一家游戏公司?
365bet不给我提款

为什么任天堂从来不是一家游戏公司?

📅 07-01 👁️ 5407
狗分娩:开始分娩的迹象及其过程的各个阶段
365bet在线开户

狗分娩:开始分娩的迹象及其过程的各个阶段

📅 07-10 👁️ 8198
骝的解释
365bet不给我提款

骝的解释

📅 07-08 👁️ 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