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爬虫是什么?可行还是可刑?

网络爬虫是什么?可行还是可刑?

案例素材来源:刑事审判庭

1

相信看过《孤注一掷》的朋友们对上图这一幕都记忆深刻,

潘生被绑架到缅北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信息。

所谓“网络爬虫”,也称网络机器人或网络蜘蛛,

是通过模拟人(网络用户)的行为,自动、高效地浏览互联网并抓取所需数据的计算机程序。

“网络爬虫”通常用于:收集数据、信息调查、刷流量与秒杀活动等。

“网络爬虫”作为一项技术手段

本身并不违法,

但如果有人用这项技术采取了避开或突破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未经许可进入被害单位的计算机系统,

即属于“侵入”行为;

如果有人用这项技术建立平台

用于实施不法行为并从中获利,

即触犯了“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

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2

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间,

周某在明知使用“网络爬虫”技术私自检索并保存第三方平台数据是违法行为的前提下,

为牟取非法利益,开发“蚂蚁搜客”平台,

利用该平台为注册用户提供非法获取的美团、百度地图等网络平台用户数据信息。

截至案发当日,“蚂蚁搜客”平台注册用户3800余人,

通过该平台检索并出售第三方平台数据逾一千万条,非法所得24万余元。

驿城区法院经审理认为,

周某为牟取私利,

开发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

供他人有偿使用,

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

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驿城区法院判处被告人周某

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并处罚金5万元,

没收其违法所得,上缴国库;

没收作案工具。

3

王纪锋 驿城区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庭庭长 一级法官

法官提醒: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

网民在使用互联网享受生活便捷的同时,

个人的信息也在源源不断地

被提供到互联网上。

但相关信息、数据

并不是无条件、无限制地

向所有人员开放,

是需要在数据提供者知情并同意、

数据保管者许可并授权,

遵守合理合法运用、保密使用、

限制扩散等规则的前提下,

有限制、有边界地合法使用。

本案中周某的“爬虫”软件

本质上是专门用于

“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

的程序、工具,

属于技术过度使用、非法使用。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如有危害网络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必将受到严惩。

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

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

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合法合规开展自身业务。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关推荐

仅剩三个月,这个绝美的浙江“亚洲第一钓场”将谢绝观光游玩
什么是恶意软件及如何防范?
365bet不给我提款

什么是恶意软件及如何防范?

📅 07-05 👁️ 9271
樊振东力压张本智和成就世界杯三冠王 林昀儒4
365bet不给我提款

樊振东力压张本智和成就世界杯三冠王 林昀儒4

📅 06-29 👁️ 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