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济宁 >> 前景目标
前景目标
发布日期: 2017-03-03 浏览次数: 保护色: 字号:[ ]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进发展既面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也面临新一轮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增长动能孕育形成的战略机遇。市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我市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凝聚起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共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开创济宁各项工作新局面。

主要任务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5000元、22000元,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转型振兴。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都市区深度融合、同城发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首位度持续提升,各板块发展由“圈层扩散型”向“集聚紧凑型”转变,“水陆铁空”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备,区域产业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城市聚集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建设鲁西科学发展排头城市。鲁西经济、文化、金融、商贸物流、科技教育和先进制造业“六大中心”基本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居于龙头地位,成为山东西部最具实力、最富活力的科学发展高地,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加快崛起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城市。以创新驱动引领全面转型,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重大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40%左右,主导产业形成万亿级规模,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取得丰硕成果,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

——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主动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重任,挖掘和用好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取得重大进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公共财力重点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和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基本完成。行政村公交通行率达到90%以上,镇镇通天然气全面实现,农村集中连片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紧扣济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格局调整中强化特色、厚植优势,在区域合作竞争中扬长补短、转型发展。必须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转型振兴,聚焦补齐短板,从制约我市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打造转型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促进公平共享,在富裕百姓、造福百姓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不断提高发展的境界标准,坚持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打破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惯性发展的旧观念,树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突破的新风气,形成定了就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浓厚氛围。

我们坚信,通过全市850万人民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孔孟之乡必将谱写出新的精彩篇章,一个产业强、环境美、百姓富的新济宁必将崛起在齐鲁大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